2016年對海外投資事業營運狀況調查分析報告(調查年度:2015年) 

編號: PR1780-2

作者: 溫芳宜

價格: 非賣品

出版日期: 2016.12


摘要:

本研究以整體公司的角度進行調查,重點在於掌握臺商對中國大陸以及對其他海外地區的主要投資案經營狀況與動向。一方面分析2015年臺商海外子公司與在臺母公司的營運概況及海內外互動關係;另一方面則比較臺商在中國大陸及其他海外地區的投資趨勢與經營環境評價的差異。本次調查涵蓋以下層面:(1)國內外投資事業的資源配置與海內外事業之角色定位;(2)赴海外投資的組織型態、投資動機、獲利概況、以及海外事業與臺灣母公司之連結;(3)於地主國的研發創新策略與研發合作網絡;(4)海內外經營環境的比較;(5)在當地經營面臨之困難;(6)受調廠商對於政策時事之看法。本次問卷調查共寄發1,900家廠商,成功回收884家,回收率達46.52%。 

一、海外投資事業營運概況 

關於2015年中國大陸及海外投資事業的獲利/虧損情形,臺商獲利分布與過去幾年結果類似,維持著「中低獲利率居多、虧損兩極分佈」的營運表現。與2014年調查結果相比,在中國大陸獲利的臺商比重減少,在其他海外地區獲利的廠商比重則增加,此外,2015年臺商在其他海外地區之經營優於中國大陸。就產業獲利情況而言,不論在中國大陸或是在其他海外地區,傳統產業以及電子資訊產業表現皆較服務業為佳。 

就臺商投資面臨的困難而言,2015年在中國大陸投資所面對的前三大問題為:同業競爭激烈、勞動成本持續上升,以及內銷市場開拓困難。其中,內銷市場開拓困難之比重上升並且取代法規不明確/地方攤派多/隱含成本高,成為臺商在中國大陸面臨的第三大困難。另一方面,投資於其他海外地區之臺商面臨的困難依序為同業競爭激烈、內銷市場開拓困難,以及勞動成本持續上升。上述結果顯示,不論在中國大陸或是其他海外地區,同業競爭為臺商共同面臨的首要問題,顯示如何提升競爭力和創造差異化,始終是臺商在海外投資經營時最需深思的議題,尤其在中國大陸反映同業競爭問題的占比逐年提高,未來中國大陸臺商須付出更多心力構思經營策略。 

在臺商海外布局區位選擇方面,東南亞地區對臺商投資之重要性已經浮現。根據2015年臺商海外新增投資數據,可發現臺商對越南、泰國、菲律賓、印尼之投資分占我國對其他海外地區投資的第3、4、5、7名,高於我國對美、日、韓等國家之投資。而本年度問卷調查結果亦顯示,臺商未來三年最可能投資之海外地區依序為廣東、江蘇、越南,上海及馬新印菲。其中,越南於今年度首次列入臺商未來最可能投資地區的前三名。此外,馬新印菲做為臺商未來最可能投資地區之可能性提升,而中國大陸江蘇、廣東、上海等熱門投資省市對於臺商的吸引力則不如以往。此與近年來中國大陸經營環境變化、區域戰略布局,以及亞洲區域經貿整合談判等因素,皆有關聯。 

二、海外投資事業與臺灣母公司之連結關係 

本次調查發現,其他海外地區對於臺商營運之主導地位逐漸增強。就接單及出貨情況來看,傳統產業目前仍維持「臺灣接單、臺灣出貨」的營運模式,惟其他海外地區不論是接單或出貨比重皆逐年提升,甚至超過中國大陸,顯示對於傳統產業而言,中國大陸以外的其他海外地區,其產銷決策地位逐漸加強。對資訊電子產業而言,臺灣母公司接單之主導權在2012至2014年間逐漸式微,但2015年又回復領導地位;同時,臺灣出貨比重在2015年超過中國大陸,反轉過去幾年主要由中國大陸出貨的情況。因此,2015年資訊電子產業臺商同樣呈現「臺灣接單、臺灣出貨」的營運模式。至於服務業方面,則近三年來臺商接單及出貨地區的變化較大,需後續觀察。 

關於研發與技術連結方面, 2015年海外投資事業的主要技術來源仍然為臺灣母公司;其次才是當地自行研發,此與過去幾年的調查結果相似。然而綜整最近幾年調查資訊,可發現中國大陸地區臺商主要投資案之技術連結,在2009年至2011年間具有較明顯的趨勢變化:亦即,與國內母公司之技術鏈結弱化、與當地研發鏈結加深。惟在2012年後已較難由數據看出一致的變化趨勢。至於其他海外地區的主要投資案在2015年之前研發當地化現象相當明顯,但2015年臺商在當地自行研發之比重有所下降,因此關於其他海外地區臺商之研發當地化發展趨勢仍需後續追蹤。 

在採購來源方面,目前臺商在中國大陸不論是機器設備或是原料零件與半成品,皆呈現採購當地化現象。其中,機器設備在當地採購之比重將近75%;原料零件與半成品當地採購比重則為68%。至於其他海外地區,則臺商在美國、歐洲、韓國等已開發國家之投資事業,維持著七成以上向當地採購機器設備之慣例;但在泰國及越南等開發中國家,則機器設備的來源一改過去以向臺灣採購為主的特性,2015年則呈現相當高比例向當地採購機器設備的形勢,顯見在臺商在越南、泰國等東南亞國家採購當地化之傾向已經出現。 

三、海外投資事業時事分析 

本次海外投資事業的時事議題分為三個部分。一是有關東協經濟共同體(AEC)成立後,東協區域整合將更密切,對於臺商海外投資事業是否有決策上的改變;二是欲了解在中國大陸經濟新常態下,經濟成長略為減緩,但勞動成本走高,對於臺商海外投資造成之影響;三是關於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近期即將生效的議題,可能對臺商安排業務決策所帶來的效果。 

在AEC成立的議題方面,調查結果顯示,無論是對東協地區、中國大陸或以外其他國家,多數廠商認為AEC成立後,並不會改變其海外投資事業之決策,其中又以對中國大陸投資維持不變的情況最為明顯;另外,仍有約2至3成廠商認為目前情勢難以判斷。若依產業別而言,則相較於資訊電子產業與服務業,傳統產業業者具有較高比例(將近20%)願意增加對東協地區之投資,而服務業中的金融及保險業者也對於東協投資具有較高比例的正向反應。 

在中國大陸經濟新常態議題方面,綜合而言,中國大陸經濟新常態並未降低臺商在中國大陸的投資意願,且願意對中國大陸和其他海外地區增加投資之廠商比重大致相當,皆在4成以上。相較於傳統產業或資訊電子產業,有較高比例的服務業臺商表示將增加對中國大陸投資與其他海外投資,顯示在中國大陸經濟新常態情勢下,服務業臺商仍對中國大陸及其他海外投資抱持較為樂觀的看法。 

最後,針對TPP近期即將生效的議題,調查結果顯示,超過7成的受訪臺商,其在臺投資及對中國大陸投資規模,均未受到TPP議題的影響;至於對TPP會員國的投資布局則有約6成臺商選擇不加以改變。由於本問卷調查在美國大選結果揭曉前即已完成,因此無法即時反映廠商對TPP議題之最新態度。然而,在美國大選中獲勝的川普表示在上任後將退出TPP,加深了此一議題的不確定性。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本年度問卷調查廠商不論是針對AEC或是TPP議題,選擇不變或難以判斷的廠商比重合計近9成以上,顯示廠商對區域經濟談判結果及可能帶來的效益仍在觀望階段。 

最後,本研究調查提出以下政策議題: 

1. 對於亞洲地區而言,當地內需市場發展已逐漸超過勞動成本誘因,成為臺商投資的最主要動機。在此情況之下,政府對於臺商投資地區的市場資訊必須更為重視。在中國大陸方面,近期經濟情勢走緩之情勢是否將影響其內需市場發展,值得重視。特別是今年度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當地市場萎縮是臺商在中國大陸虧損的第四大原因,顯示中國大陸未來市場發展走向值得我政府關注。另外,在東南亞市場方面,東協經濟共同體成立後對於東南亞市場之整合效果,值得進一步研究,此將有助於政府新南向政策之推展。 

2. 我政府提出之新南向政策,涵蓋經貿合作、人才交流、資源共享及區域鏈結等四大工作主軸,凸顯新南向政策並不局限於經貿及投資層面。對此,本研究提出幾項建議:一是加強我國對於東南亞語言人才之培養。二是加強吸引東南亞學生來臺交流及就學,以透過教育層面加強我國與東南亞國家的文化交流及認識,並結合我國人才法規,使東南亞人才為臺灣企業所用,以利臺商在東南亞地區布局。三是對於東南亞當地的政治情勢加強追蹤,並協助我國廠商避免因當地政府行政效能、政策法令透明度等經營環境劣勢而面臨之困難。 

3. 美國大選中獲勝的川普新政府表明將在上任後退出TPP,為亞洲經濟整合議題投入變數,而外界普遍認為美國退出TPP,將使亞洲經貿轉而受到RCEP主導。在此新情勢之下,我國必須針對亞洲區域經濟佈局重新思考。一方面持續追蹤上述區域整合協定之談判及發展變化,另一方面則朝洽簽雙邊投資協定的方向努力,以利我國臺商海外投資布局。在今年度的調查結果當中,「加速排除雙邊投資障礙」為臺商希望政府協助的第二大項目,其中,越南臺商對此議題之選取比重高達4成以上,值得我政府重視。 

4. 將我國投資環境就中國大陸進行比較,則勞工供應以及租稅獎勵誘因是中國大陸優於臺灣投資環境的兩大項目,至於其他投資環境評估項目則以臺灣較佳。然而,中國大陸海外人才引入方便性之優勢正逐年上升,今年度調查結果更顯示,就人才引入便利性而言,北京已與我國相當,上海則即將追上臺灣。有鑑於我國產業發展以研發及技術取勝,人才優勢為我國經濟發展之關鍵。因此建議對於我國人才引入面之法規進行檢視,研議如何透過法規鬆綁引入外籍人才,以加強我國人力資源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