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鐵路與公路之投資效益及其相互替代關係 

編號: EP0022

作者: 章佩蘭

價格: 已絕版

出版日期: 1982.09

圖片檔

摘要:

本報告係在探討臺灣鐵、公路之經濟效益,運量發展不平均的原因以及其間之替代關係。經濟效益之討論重點在於十項建設中之鐵、公路投資。 

在民國60年以前,臺灣之鐵、公路由於政府經費困難,均採低成本的發展策略,60年以後,低成本之鐵、公路發展政策所提供之服務無論在質與量上都已不能滿足客、貨運之需求。因此為配合經濟發展及客觀環境的改變,乃於60年代投下巨額資本興築高速公路,北迴鐵路以及實施鐵路電氣化。 

由鐵、公路運量發展情形可以看出民國60年以後由於公路系統之發展,使鐵路之長期優勢地位受到考驗。鐵路電氣化事後評估之益本比降低很多,原因之一便是未考慮到鐵、公路間之競爭替代性。本報告第三節顯示影響鐵、公路運量發展之主要因素為60年以後鐵、公路客貨運之相對費率,電氣化期間工程影響及小汽車和公務車數量的增加,其間確有競爭替代關係。此三項建設之社會經濟效益尚未完全發揮,但高速公路對於人口均衡分佈,北迴鐵路對於東部水泥工業之發展,鐵路電氣化對於污染及噪音之控制,以及能源效率方面均有顯著改善。臺灣地區受土地面積限制,在長期上有發展鐵路之理由,然而對於投資計劃的先後時序問題,具替代關係之公營性服務相互調配問題均值得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