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總要素生產力變動分析 

編號: EP0198

作者: 林安樂

價格: 已絕版

出版日期: 2000.04

圖片檔

摘要:

本文利用1981年、1986年、1989年、1991年及1994年產業關聯表資料估計台灣經濟全體產業及24個產業的技術進步率(總要素生產力變動率),分析二者之聯結關係,並探討其影響因素。本文的主要特點在於使用國內最終產出為全體產業的產出及國內生產總額為各產業的產出,並將中間要素投入分為國產原料與進口原料,同時使用就業工時及資本用量調整過設備利用率爲原始要素投入。

在1981-86、1986-89、1989-91及1991-94年間,全體產業的技術進步率分別為2.11%、4.32%、2.59%及2.50%,由於已經扣除進口原料對最終產出成長率的貢獻,因此比一般以GDP 為產出所得的技術進步率(分別為2.55%、4.85%、 2.80%及2.41%)為低,但較能顯示國內技術進步率的變化。其中,產業內技術進步率的貢獻分別為94.6%、65.7%、76.9%及84.5%,其餘則為產業間資源配置效的貢獻。由於1986-89 期間的資源配置高達30.1%,這顯示在該期間因新台幣劇升而發生的台灣經濟結構的轉變有利於促進國內資源的有效利用。

進口原料對最終產出成長率的貢獻在各個期間皆在30%以上,除了1981-86期間以外,都大於勞動及資本的合計貢獻。因此,不考慮進口原料所得的技術進步率將包含進口原料對國內生產的重大貢獻。實證結果也顯示,使用就業人數及資本存量或就業工時及資本用量所得的技術進步率相差不大。估計的產業別技術 進步率(TFPX%)參差不齊,各期間也變化不一。就最近期(1991-94)看,金屬製品的總生產力連續下降三個時期,營造業及金融保險業則連續下降二個時 期,但TFPX%為正且貢獻率逾20%的產業則有十個,如商業、運輸通信業、精密雜項業、食品業、電器電子業、化學業等。在供給來源中,進口原料對礦業及製造業(特別是電器電子業、化學業、精密工具業、紙業及食品業)的成長有很大的貢獻。因此,我國一些製造業對進口原料的依賴仍是有增無減,迄未由國產 原料所代替。

影響產業技術進步率的因素很多,而且因期間不同而有差異。迴歸結果顯示,研發支出、每人資本量、外銷比率(反應國際競爭壓力)及民營產值率(反應民營化程度)對提高技術進步率似有正面的效果。而進口品有效稅率(反映自由化及市場開放程度)則具有負面效果。但後者對國產品競爭力與生產力的衝擊已有減緩的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