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石化業向後垂直整合之研究──交易成本理論之應用 

編號: EP0173

作者: 杜英儀

價格: 已絕版

出版日期: 1996.07


摘要:

自一九八六年政府放鬆石化上游基本原料市場為中油公司獨占之管制以後,石化中游業者紛紛向上游投資,主要可區分為一九八六年投資六輕計畫之台塑公司,以及一九九三年投資八輕計畫之十二家民營石化業中游廠商,在向後整合型態上,亦包含了前者之完全向後整合,以及後者之準向後整合。此十三家向後整合廠商占全體石化業中游業者之比率高達52%,凸顯石化業中游具有高度之向後整合傾向。

何以石化業會呈現高度之向後整合傾向呢?尤其是六輕在興建過程遭遇重重的困難之下,何以不但未停止投資計畫,反而更加擴大?又為何後來的十二家石化中游業者眼見五、六輕興建困難,卻仍願意參與八輕興建計畫?是否交易成本太高是石化業呈現高度向後整合傾向之重要原因?又影響交易成本之主要因素為何呢?

為解答上述疑問,本研究首先說明交易成本理論,並回顧國內、外相關文獻作為理論基礎。所謂交易成本是指交易雙方因進行交易所發生的資源耗費,包括交易前之資訊搜尋成本、契約關係建立中之談判協商成本,及簽約後之執行、監督與檢測等成本。根據Williamson之觀點,影響交易成本之因素包含有限理性、投機行為、不確定性、少數人交易、資產專質性、資訊阻塞及氣氛。當廠商透過市場交易之邊際成本高於內部交易之邊際成本時,廠商會擴大其組織將交易活動內部化,亦即進行整合,以企業化內部化的各種長期供給或雇用契約之方式,進行內部交易活動。

根據交易成本理論分析台灣石化業向後垂直整合之發展歷程與現況,歸納出中油公司之市場占有率、乙烯進料量占總進料量之比率、上游原料價格之波動、廠商之總產能及沒入成本可能會影響石化業交易成本,進而促使廠商採取不同向後整合程度之因素。據此建立起石化業向後整合之實證模型,並運用Tobit方法以二十五家石化廠商之資料進行實證,結果肯定交易成本太高是影響石化業向後整合之原因,支持交易成本理論能解釋石化業者向後垂直整合之行為,尤其是少數人交易、資產專質性及產能規模對石化業向後整合程度之影響最為顯著。

從台灣石化業向後整合之個案研究,亦瞭解到欲使市場機能得以發揮,降低交易成本是根本的辦法,但是環境之不確定因素及人性面的因素是無法控制的,故只能從制度面著手,然而政府的不當管制與干預不但無法協助市場運作,反而使交易成本上升,甚至於阻礙了市場的運作。當交易成本上升時,也代表著交易所耗費之資源增加,為社會福利的損失,因此,解除不必要的管制與干預(如進出口管制、設廠限制及價格管制等)、促進市場資訊的流通與揭露、建立公平競爭的環境是當前政府制訂產業政策時所須努力的方向,尤其應當走出過去「保護與獎勵」之產業政策模式,才不至扭曲市場機能,產生社會福利無謂的損失,此為本研究之政策涵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