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室氣體減量專案管理制度檢討與成效影響評估專案計畫 

編號: PR2103

作者: 劉哲良

價格: 非賣品

出版日期: 2020.02


摘要:

本計畫包含四大工作項,以下分別就各工作項之執行成果,進行簡要綜整說明。 

第一工作項目:減量專案制度精進 本年度完成的內容包含如下。( 1)已就國際減量額度( Credit)相關制度進行蒐研,如:聯合國清潔發展機制(CDM)、共同減量(JI)、自願碳標準( Voluntary Carbon Standard,VCS)、以及黃金標準( Gold Standard,GS)等最新發展資訊,並因應我國溫室氣體政策,提出對《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第 22 條減量專案推動機制之修正建議。( 2)針對國內外減量專案審議機制進行比較,並就國內減量專案與減量方法審議流程之常見問題提出改善建議。( 3)提出《溫室氣體排放源符合效能標準獎勵辦法》草案及協助修正《溫室氣體抵換專案管理辦法》草案並已發布施行。( 4)參考國際減量額度編碼格式,完成國內排放額度格式作業要點並進行公告。 

第二工作項目:減量專案案件協審 包含:(1)案件協審:本年度工作成果截至 12 月 31 日,共協助辦理 7 場次溫室氣體成效認可審議會、68 件次減量專案/減量方法審查作業、以及 53 場次專案小組初審會議。彙整審議經驗提出審議議題與因應做法。針對我國減量額度每季彙整統計表、每月提供溫室氣體抵換專案審查進度表。( 2)國際案例研析:提供 5 件與住商、運輸相關之減量方法中譯、5 件 CDM 減量專案分析。(3)審查支援工具建置:完成更新國內各產業之 WACC 及各國 CDM 專案基準值,根據最新數據狀況顯示國內外產業基準值皆往下調降,主要受中國大陸內需市場緊縮,造成全球貿易量減少。因此各產業之報酬基準值降低,顯示產業投資風險趨向保守。( 4)議題研究:彙整國際文獻及報告,探討未來區塊鏈於碳管理議題上之可能應用方向。 

第三工項目:開發行為溫室氣體管理 本年工作成果包含:( 1)制度建構:協助研擬《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審查開發行為溫室氣體排放增量抵換處理原則》(草案),促使環評開發單位落實自身溫室氣體減量工作,及導入資金或技術協助其他小型排放源減量;且將環評溫室氣體項目審查制度化,也有助於加速未來環評審查程序。( 2)案件協審:共協助 105 件環評開發行為之個案審查及分析、4 件環評監督案追蹤檢點作業,以及 7 件六輕總體檢溫室氣體審查作業。(3)成效衡量:本計畫分析環評溫室氣體減量執行成效,統計至目前已結案之環評開發行為排放增量為 9,515 萬噸、減量 5,720 萬噸,淨增量為 3,795 萬噸,減量占比約為 60%。環評過程中要求達成的減量承諾之社會效益約為 716.7 億元/年。第四工作項:溫室氣體管理措施之經濟影響評估 本年度的工作成果包含四個重點,分別是:( 1)彙整因應措施衝擊評估之國際脈絡及發展現況,做為後續進行本土化衝擊評估之參照基礎,並兼得符合國際共識之評估結果;( 2)採用效益移轉法計算不同運具(包含汽車 4 種規格、以及 4 種機車規格)的碳排成本及空污排放健康成本。期末報告中完成各種運具碳排成本與空污健康成本之計算,並分別探討汽車與機車低碳運具替換所可帶來的減碳效益與空污健康共伴效益;( 3)計算臺灣 2010 年至 2016 年間之生產與排放導向排放量,並結合經濟產出數據,以了解臺灣近年碳生產力的變化。此外,亦與臺灣主要貿易對象進行比較分析,以定位臺灣在國際上的相對表現;( 4)在傳統財務分析架構中將減碳的環境效益納入評估考量,並透過此架構進行衛生掩埋場沼氣發電補助之分析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