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跨領域議題研究交流平台 

編號: PR1907B

作者: 劉孟俊

價格: 非賣品

出版日期: 2017.12


摘要:

鑑於兩岸研究議題涵蓋層面複雜而廣泛,舉凡國家安全、國際關係、社會文化、經貿產業等,均環環相扣且彼此牽動。故本計畫透過跨領域研究平臺之建置,邀請四位學者共同研究,活化及帶動智庫成長能量,同時有助於在公共政策形成過程中,廣納學界與各方意見。本執行單位與四位學者共計提出五大研究領域,分別是中國大陸國家發展與「新經貿戰略」、中國大陸對應美、日產業競合策略研析、中國大陸與歐盟國家的產業競合模式探討、「一帶一路」與中國大陸能源基建產業的發展,以及中國大陸政府管制政策對其產業發展的影響與意涵。簡要總結本年度主要研究發現如下:

1. 現階段中國大陸尚未有足夠力量引領經濟全球化: 中國大陸科技方面雖在少數領域已處世界領先地位,但和先進國家相比仍有相當大的差距,加上核心競爭能力不足,且在內部改革和對外參與過程所遭遇的挑戰愈來愈嚴峻。尤其推動「一帶一路」縱然有助於中國企業走出去與爭取國際經貿話語權,然而隨之而來的地緣政治與金融風險問題,均成為現階段難以迴避的核心問題。

尤其中國政府擅長利用有效的經濟工具,藉以提升其對周邊乃至其他區域的影響力。突顯中國的「新經貿戰略」盤算,就經濟利益層面或許達到「雙贏」、「互利」、「共同發展」目標,但就外交利益來說,成效仍相當有限,甚至可能招致負面影響。

2. 內部挑戰:國有企業及管制政策改革不易 首先,國有企業改革的進展將影響「一帶一路」戰略施行的成效。尤其「一帶一路」戰略將能源與基建產業列為重點倡議項目,但由於這些國有企業改革停滯,一方面強調透過混改強化國有企業的市場紀律與表現,但另方面又推出「一帶一路」倡議作為國家最高戰略,並賦予央企政治任務。這兩者再次將國企放在一個相互衝突的動機結構當中,國企改革接下來的發展必定還會遇到一番波折。

而在中國大陸管制體系的複雜性與多樣性前提下,對照中國政府近年來致力於招商引資、改善經商環境的努力,前景不容樂觀。各種制式規定的鬆綁與市場准入的降低,實際上無法面對管制扭曲的壓力,因此從世界銀行的報告中可看出,在一片經濟榮景的背後,在中國大陸經商仍相當困難,與資本主義國家距離尚遠,亦突現出單純地採用市場機制並不必然能夠吸引資金,完善的管制體系才是對企業最大的誘因與保障。

3. 外部衝突:中國「大國崛起」與美、日、歐先進大國的衝突加深 美國隨著川普總統上任,美中關係進入到「戰略初步緊張」時期。就美國而言,採取的是高調對抗、低成果的模式。從2017年的4月份開始,美國高層就對中美之間的矛盾提出了很多攻擊性的批判。使得中美貿易與投資的矛盾不斷加深。儘管2017年11月的川習二會,雙方努力在處理雙方的經濟矛盾議題,但可能無法審慎樂觀,值得密切注意和觀察。

而日中關係也進入「政冷、經冷」的時期。日中所面對的經濟關鍵問題如經濟戰略差異性、金融、貨幣匯率和貿易、雙邊投資及貿易保護主義等,更顯得尖銳化。就日本而言,採取的是低調對抗、積極安排退路的模式。日本在實際行動採取了積極安排退路的模式。這個模式就是貿易和投資-漸進式的將貿易和投資從中國大陸轉往東南亞和印度。

歐洲方面,在中方「一帶一路」與「中國製造2025」政策與財力挹注之下,對於中東歐與希臘等部份成員逐漸發揮各個擊破效果,中國大陸企業可能藉由歐盟一體化制度設計與管道,逐漸完成其產業升級與併購目標,扶植一批全球領先與具發展潛力產業,並朝高科技進口替代與先進製造大國之路邁進,進而成為歐盟與其他先進經濟體的最大競爭對手。

4. 重點政策建議 面對於中國大陸經濟發展與體制改革過程,可望帶來其公共服務方面的供給效率,大幅放開服務業市場,帶來更多商機,尤其在民營服務業方面,有機會獲得拓展新業務的機會和空間。但同時也意味著臺商將面臨更多的外資競爭,這對於過去習慣於享有特殊政策優惠的臺商來說,必須更清楚未來中國大陸市場面臨的內、外資競爭將會更加激烈。尤其臺商在中國大陸簡政放權及兩岸關係冷淡後,可能因此減少許多特殊政策優惠,因此我國廠商需能持續有效提升產業及產品競爭力,往供應鏈的上下游移動,提升競爭條件。

其次,對應於中國大陸之「新經貿戰略」與「一帶一路」倡議,由於與我國「新南向政策」涵蓋領域有高度重疊,有必要密切關注南向國家與中國大陸其後續發展。尤其未來亞洲區域將加速園區建設與都市化發展,預期在整廠整案輸出,貿易、醫療、資訊、環保等領域可為臺商迎來新的投資機會。然而,由於我國企業多已習慣於在市場邏輯下運作,是否能適應政策驅動為主的「一帶一路」項目仍需審慎評估,臺灣企業在搭乘「一帶一路」政策之便取得商機的同時,將也無可避免地面臨到相當的風險。

此外尚需關注中國大陸推行「一帶一路」項目時,時常會強調建立與輸出「中國技術標準」。彰顯著中國大陸將從世界經濟體系規定遵守者到規定製造者的企圖心。姑且不論「一帶一路」沿線國鐵路在鐵路軌距、控制系統等方面本來就存有多種技術標準,輸出中國技術標準是否真正能夠落實,鐵路軌距等具有軍事防禦意涵,中國大陸的倡議激起四周鄰國的疑慮。

長期而言,我國需面對中國參與制訂全球經貿規則之趨勢與衝擊,尤其是川普宣布退出TPP後,亞太國家將更往中國大陸靠攏,未來美中於亞太區域的競爭關係不降反升。這些長期趨勢看似不利我國在國際場域上的經貿空間,因此未來兩岸政策不應侷限於「兩岸」視野,須由美中兩國的全球戰略版圖,理解與預判兩岸經貿關係的可能發展。若參考歐盟、日本等國面對中國大陸經濟崛起,已有分散市場與降低風險之意識,積極另設營運據點。我國已累積多年與中國大陸經貿投資往來與產業發展影響,以及建立因應中國大陸資金往來監控機制的豐富經驗。此經驗若能納入與先進國家交流重點,應有助於拓展並深化雙邊訊息交流與經貿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