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在中國大陸之佈局現況與趨勢分析 

編號: PR1907A

作者: 吳明澤

價格: 非賣品

出版日期: 2017.12


摘要:

中國大陸自1978年改革開放,到目前已近40年,其外商投資環境與外資政策已有非常大的變化。2013年是中國大陸利用外資政策變化相當重要的一年,十八屆三中全會確立「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外,亦利用上海自貿區開始進行試驗。2017年1月與8月,中國大陸國務院分別發佈「5號文」與「39號文」,提出未來幾年內中國大陸利用外資主要的大方向,除了負面清單外,尚包括國民待遇(包括准入前國民待遇)、公平競爭環境、有限度的恢復地方政府對外資之優惠、推動開發區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與制定財稅支持政策等。

中國大陸的利用外資的思維已和過去大不相同,未來將會由「招商引資」轉變為「招商選資」,對於「三高一低」(高污染、高耗能、高投入、低附加價值)和技術層次較差的產業與投資項目未來將難以在中國大陸進行投資。雖然中國大陸吸收外資的金額不斷上升,但國際機構報告顯示中國大陸許多吸引外資企業的優勢逐漸消失,尤其是勞動成本上升是企業經營發展的最痛。另外,中國大陸本土企業競爭力提升,外商在中國大陸投資經營日趨困難。

除了投資環境變化外,中國大陸正積極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利用各種方法淘汰落後產能,並要求在環保、五險一金與繳稅等的合法合規,未來傳統產業或低附加價值的臺商在中國大陸的經營將會愈來愈困難。外商繼續在中國大陸投資的主要利基是中國大陸國內消費增長、中產階層規模擴大、收入提高,大都與中國大陸廣大的內需市場有關。顯然,中國大陸內需市場的發展,仍是外商投資評估是否繼續投資的關鍵因素之一,唯外商擔心的是中國大陸對市場准入開放程度的進展速度,這將影響其後續投資的全球佈局。

在兩岸產業競合方面,目前及未來中國大陸的產業佈局重心是,加快製造業轉型升級和創新驅動,實施「中國製造2025」戰略,並加速吸引外資來華投資以促進經濟轉型發展。我政府當前推動的產業轉型升級策略是「5+2+2+1」產業創新計畫,也希望透過吸引外商投資來增加產業發展動能。兩岸未來著重發展的產業別都著重在資訊、科技、人工智能、綠色能源、生技醫藥、循環經濟等全球普遍關注的相關產業領域,這些產業兩岸已形成競爭態勢。又伴隨著中國大陸進一步開放吸引外資政策的磁吸效應,更加大臺灣相關產業人才流向中國大陸的現象。

根據本研究之分析,分別提出建議事項如下:

一、因應中國大陸投資環境變化的建議:

臺商應參考外商中國大陸投資布局的改變,包括放眼全球投資佈局、減少在中國大陸的投資比重、削減在中國大陸投資的成本及改變投資業別等,必需認清投資環境並進行轉型才可能持續發展。「一帶一路」是中國大陸現在及未來重要的發展戰略,臺商若想參與,應注意可能面對的政治等風險,必須小心謹慎。

政府可透過各種誘因機制來鼓勵投資、貿易、教育訓練、技術研發,及提倡多元價值觀的社會文化,確保人民自由意志發展的政治環境,保護人民權利不受侵犯的法律環境,提供適合企業發展空間的經濟環境等,透過這些政策引導,積極吸引臺商回流。

二、對兩岸產業、資金與人才競爭的建議:

兩岸大力發展的產業有非常大的重疊,但我國5+2+2+1產業創新計劃的產業項目不斷的增加,且其具體的配套措施及基礎建設大都仍停留在研擬建設中,我政府勢必加快腳步,早日落實產業創新計劃。我國應積極研擬相關政策,例如鬆綁法規、人才引入政策,必有利於建立吸引外資進駐建立研發中心的研發創新環境。

在人才部分,短期政策上,我國要盡速留住本國優秀的人才,或可從稅賦制度著手,並加強吸引外籍的專業人士,應從法令規範、就業環境、勞工政策與改造教育制度等多面向著手。長期政策上,應從教育根本培育人才開始,從落實學用合一,引導國內企業擴大產學訓合作、培育專業人才。

三、因應中國大陸投資環境與外商佈局對臺商的建議:

中國大陸強調「?外資一致性」原則,過去對臺商的「超國民待遇」誘因將會愈來愈小,臺商不應再期待中國大陸會給予臺商優於其他外商的優惠政策。臺商要設法利用研發來提高附加價值或進行轉型,或是切入其他中國大陸政府鼓勵的產業。臺商應思考將生?移回臺灣或是東南亞國家,而留下銷售、研發中心,提前佈局亦可分散投資風險。對於傳統「三高一低」(高污染、高耗能、高投入、低附加價值)的產業到中國大陸投資勢必無法獲得好處,地方政府也不會再歡迎,這是未來擬進入中國大陸投資之臺商應該意識到的。

四、對新南向政策的建議:

推動新南向政策勢必要考量中國大陸的因素,將中國大陸之影響納入新南向政策的研究中,並密切關注中國大陸相關政策對新南向政策的衝擊。中國大陸現正積極的招商引資,對世界各國的投資張手歡迎,但我國的新南向政策卻更著重在臺商對新南向國的出口與投資,對該些國家對臺的投資與出口著墨較少。政府應思考在全球佈局下臺灣與東南亞國家之產業鏈關係,以合作共利的思維強化新南向國家對我國的投資。

目前「一帶一路」倡議主要在於基礎建設,其所需的資金規模龐大、回收期長,且目前可見其技術標準主要仍掌握在中國大陸、日本等國,我國企業資源有限,規模亦較小,在基礎建設上難以與之競爭。但當東南亞國家隨著基礎建設的完備,經濟成長的動力提升後,人民的所得水準勢必將隨之增加,而其商品與服務的需求也勢必提高,故在此部分是臺灣廠商可以涉入的。

應針對我國、中國大陸與新南向國家之間的經貿、投資與金融等聯結關係和各國之政經風險動態進行深入的梳理與分析,並統一在單一平臺上進行揭露,編製我國新南向政策成效指標,定期對外公佈,除了可以檢視新南向政策效果外,亦可讓社會大眾瞭解政策之成效。

五、善用智庫角色,切實掌握中國大陸實際的政策狀況: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我國應更強化對中國大陸的基礎研究能量,尤其是中國大陸在我國新南向的目標國之相關動態與其本身經濟、產業、投資與金融的相關發展,要瞭解對手才能真正提出反制對手的政策。在兩岸中央層級難有突破的情況下,建議可以由地方政府進行雙邊協商,以地方政府與智庫平臺為基礎,協助中國大陸臺商轉型升級的發展。亦可鼓勵中國大陸的臺商利用臺灣智庫的資源協助其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