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及空氣污染減量政策對發電部門之效果及影響評估 

編號: EP0202

作者: 王京明、郭婷瑋

價格: 已絕版

出版日期: 2001.06

圖片檔

摘要:

近年來,臺灣地區的空氣品質日趨惡化,加上國人的環保意識逐漸增加,空氣品質的防治與維護已成為大眾關切的課題。至於溫室氣體方面,預計臺灣地區在不管制CO2排放的情況下,將無法達到「京都議定書」之要求。因此,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即是探討比較分析現今國內評估空氣污染防制與溫室氣體減量之經濟模型,藉以整合規劃適用於評估臺灣地區發電部門實施空氣污染減量措施對其成本及污染排放影響之模型。

本研究採數理規劃模型之原理加以構建電力部門供需均衡最適情況,使其適用於發電部門之分析,在政策工具研擬方面則按能源政策之工具劃分為碳稅、空污費、提高天然氣發電配比,分析以上政策對電力系統成本及排放之效果,並探討各種減量策略造成之經濟、環境和能源之影響衝擊效果。

研究結果發現,徵收碳稅之減量效果會立即顯現,使得期初CO2及SO2排放量較基本情境及其他情境低,但到了期中和期末,則其效果逐漸降低。而徵收二氧化硫空污費,由於目前費率低且燃料之二氧化硫排放因子較低,其減量效果不如徵收碳稅。至於各污染減量政策之效果比較,以新建燃氣機組之減量效果最好,最多可減少23%之CO2與35%之SO2,但將使發電成本增加12%。

雖然天然氣為最清潔之化石燃料,但在追求最小供電成本之目標下,若未加限制,未來十年電力系統之新增容量將為能量成本較便宜的燃煤氣力及燃油汽力機組。以目前天然氣之價格水準,若不加政策干預,長期電源開發模型無法選出天然氣機組,縱使課徵所謂最適碳稅,或現行之硫氧化物空污費,亦無法有效增加天然氣機組的電源配比,唯有大幅降低天然氣價格或大幅提高碳稅水準方能使模型選擇天然氣機組做新增之電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