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短期均衡分析方法解析臺灣製造業生產力的成長趨勢 

編號: EP0200

作者: 林培州

價格: 已絕版

出版日期: 2000.12

圖片檔

摘要:

本文研究目的乃嘗試以短期均衡分析方法,衡量與解析台灣製造業總要素生產力的長短期變動趨勢。所謂短期均衡分析,簡言之係指允許生產廠商於短期間其勞動人力及固定資本投入量可脫離長期均衡最適水準,但仍維持其他變動投入要素成本極小化的行為假設。從而在短期均衡分析架構下,並不須先驗假設實際觀察產業投入產出資料位於長期成本線上,且包括勞動人力及資本設備等半固定或固定要素投入是以存量變數直接進到生產函數中,可免除要素投入存量與流量間的轉換調整問題。此外,藉由經濟性設備利用率指標的概念,以短期均衡分析方法,可進一步合理分析勞動人力與資本設備利用狀況,並解析台灣製造業生產力的長、短期變動趨勢,其中生產力長期變動趨動乃分別包括有技術進步率與長期規模經濟效益兩項生產效率因素,另外短期變動趨勢則是反映隨經濟景氣波動變化,其勞動人力與固定資本設備利用的調整項。

根據本文實證分析結果顯示,過去在1981至1997年的樣本觀察期間,台灣製造業包括勞動人力與資本設備兩項半固定或固定要素投入,整體而言並未滿足最適利用的長期均衡狀況,其中勞動人力有明顯過度利用現象,相反地固定資本設備則有明顯低度利用現象。且在此期間由於台灣製造業整體勞動人力與資本設備投入的調整方向嚴重背離長期均衡狀況,乃造成有所謂的短期失衡生產之成本損失(或稱為短期規模報酬不經濟效益),而該項短期規模報酬不經濟效益,亦為影響台灣製造業總要素生產力之成長呈現短期波動現象的主要原因,並使得其各年生產力成長幅度明顯偏低於長期成長趨勢。如根據本文估算,在1982至1997年間台灣製造業的總要素生產力平均每年成長幅度大約為0.82%,至於同期間包括反映各年技術進步率與長期規模經濟效益兩項生產效率因素的生產力年成長幅度平均大約為1.41%,兩者差額-0.59%即為短期規模報酬不經濟效益對製造業生產力成長的負面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