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製造業能源消費因素分解暨全要素生產力分析 

編號: EP0172

作者: 黃大薇、王京明

價格: 已絕版

出版日期: 1996.07


摘要:

灣製造業在過去十多年來隨著經濟發展而不斷成長,能源使用量亦逐年增加,但其能源密集度卻呈現下降的趨勢,其中原因頗值得探討。本研究採用民國70年至82年台灣製造業能源消費及工業生產有關資料,應用迪氏指數分解法將能源消費量變動的原因分解為能源密集度效果、產業結構效果及產出效果,並將能源密集度變動分解為純粹產業結構效果及純粹能源密集度效果。另外,由於能源密集度的高低並不能代表該行業全部生產要素之總生產力。因此本文同時配合能源密集度指標及全要素生產力分析法,評定製造業及其下二十二個中分業的能源使用情況及總生產力,以深入瞭解近十年來台灣製造業能源密集度變動趨勢並檢討製造業生產力的變化情形。

實證結果顯示:1.製造業多年來能源密集效果皆為負值,表示在能源使用效率方面具有成效,但產業結構效果卻顯示有朝向能源密集產業發展的趨勢。2.產出效果對製造業能源消費的增加影響最大且抵銷了能源密集度改善的節約能源效果。3.由研究結果得知有效降低製造業能源用量之道,應是持續改善節約能源技術以加強密集度負向效果,獎勵產值比重大且能源消費量低之產業發展,以逐漸調整能源密集與非能源密集產業之產業結構比重。4.製造業純粹密集度效果逐年下降,因此節約能源成效正在逐年進步之中。5.純粹產業結構效果呈現微幅持續上升趨勢,表示能源密集產業其結構比重有擴張的趨勢。6.一行業之全要素生產力指標上升且能源密集度指標下降是其整體生產力及能源使用具有相對優勢的表徵,製造業及其下大部分中分業,尤其是高度能源密集產業,如化學材料業、石油及煤製品業、非金屬礦物製品業、金屬基本工業、造紙及紙製品業等行業即屬於此一型態。

由此可知該類型之行業整體生產力持續上升,而能源密集度卻能逐年下降,在產業發展中具有相對優勢,但因其具有高污染的特性,更應有效改善節能及環保措施,以便在既有之利基上,謀求產業發展及能源消費之平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