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臣:台商供應鏈分流化

  中美貿易戰已對中國大陸的經濟產生負面影響。大陸國家統計局最近發布,2018年經濟成長率僅6.6%,創28年以來的新低;其中第4季經濟成長率為6.4%,亦追平2009年第1季的歷史新低紀錄。世界銀行與國際貨幣基金也下修今年的大陸經濟成長率。德國商業銀行預期,今年大陸經濟成長率約略落在6.2%左右。很顯然,大陸正面臨嚴峻的經濟下行風險。 

  進一步分析大陸經濟趨緩的成因,首先是環保標準與查緝日益嚴格。

  其次,企業經營成本大幅上揚,主要緣於2018年實施共同申報標準,以及社會保險改由稅務部門徵收也大幅增加人事成本。

  最後,美中貿易戰更直接衝擊大陸進出口表現,並影響企業投資意願。當前製造業新訂單指數已連續7個月下滑,跌破50%的榮枯線。

  影響所及,失業勞工人數大幅上揚。值得強調的是,大陸經濟放緩是結構性因素所致,美中貿易戰只是加劇問題的嚴重性。

  為因應以上的經濟挑戰,北京當局的政策將更倚賴擴大內需。1月18日大陸財政部發布小型微利企業普惠性稅收減免政策,惠及1798萬家企業,預估今年降稅規模將達到2兆人民幣。同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亦強調,將推出刺激汽車與家電消費的相關措施。其中「鄉村振興」與「產城融合」措施值得關注。

  此外,大陸潛伏的金融風險亦需留意。過去半個月,中國人民銀行透過調降存款準備金率、公開市場操作,向市場投入3兆人民幣,其中很大部分的資金可能都流向房市。目前大陸房地產市值為430兆人民幣,約略為國內生產毛額的5.6倍,相當於日本經濟泡沫時的兩倍。換言之,房市泡沫已成為大陸最大的不確定性因素。

  就美中貿易糾紛對台影響方面,或將迫使出口導向的台商加速撤離大陸。例如:美國商務部阻止華為在美子公司Futurewei將關鍵技術輸出大陸。特別是,華府更擴大人工智慧、機器人,以及生技等14項新興科技的出口管制。由於管制禁令涵蓋轉出口,預期台灣企業恐遭牽連。對此,政府可積極輔導相關業者返台、遷往新南向等第三國,或布局美國。

  綜上所述,受到結構轉型與美中貿易戰的影響,今年大陸經濟成長可能進一步趨緩。受此衝擊,台商的國際供應鏈或將分流,部分以大陸內需為導向,主要搭配大陸品牌業者的供應鏈;其他台商供應鏈主要服務於國際品牌企業,著重經營大陸以外的海外市場,特別是出口美國。

  隨著大陸貨幣政策的轉趨寬鬆,大陸的資產價格泡沫恐再度加速膨脹,政府與金融業者應密切留意大陸的授信風險。

 

作者: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研究所助研究員/王國臣

資料來源: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