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陸雙向投資降溫 後勢恐雪上加霜

  經濟部投審會發布最新統計,2018年核准台商對中國大陸投資件數雖有增加,但投資金額年減8.12%,已是連續三年呈現負成長。

  至於陸資來台投資方面,去年核准件數雖較上年同期微幅增加0.71%,但投資金額2億3,124萬2,000美元,年減12.97%,雙向投資逐趨降溫。

  投審會官員表示,近年受到整體大環境及工資、限汙政策的影響,在中國的企業營運成本大幅提高,以致業者赴陸投資卻步;加上全球經貿情勢變數仍多,企業以「多標的、多區域」多元布局的投資方式分散風險,這從我與新南向國家投資增溫即可見一斑。

政策奏效?新南向投資一枝獨秀


  根據統計,去年新南向國家來台投資件數年增10.86%,投資金額更大幅成長43.33%。其中,部分國家來台投資金額成長幅度顯著,例如泰國年增942%、菲律賓年增393%、澳大利亞成長年增142%,投審會據此研判,政府招商引資及推動新南向政策已經發揮綜效。

  另一方面,我對新南向國家投資件數年增72.18%,投資金額則較年減34.7%。

  投審會官員解釋,金額減少的原因,是上年同期核准台塑資源股份有限公司以5.9億美元增資澳大利亞FORMOSA RESOURCES AUSTRALIA PTY LTD.、環球晶圓股份有限公司以3億美元增資新加坡GWAFERS SINGAPORE PTE. LTD.等重大投資案,以致比較基期偏高。

僑外投資金額 創十年新高


  值得欣慰的是,投審會去年核准僑外投資件數為3,621件,較上年同期增加6.03%;投資金額114億4,023萬4,000美元,較上年同期增加52.27%,為近十年來最高。

  此外,去年核准對外投資件數為638件,較上年同期增加27.09%;投資金額142億9,456萬2,000美元,也較上年同期增加23.51%。

  官員指出,可以看出大家還是正面看待全球經濟景況,只不過近來政經情勢仍有不確定風險,因此不會將雞蛋都放在同個籃子裡,而是採取多元布局的策略,台灣製造業、電子零組件相關產業鏈高度競爭力,對於外資而言還是擁有相當程度的吸引力,加上我國政府近來致力改善投資環境,包括鬆綁法規、增設服務窗口等,可望使得來台投資增溫。

台商回流有影?調查:東協才是首選


  除了力拚招商引資,政府也祭出「歡迎台商回台投資行動方案」,希望在美中貿易爭端衝擊全球供應鏈之際,可以藉由台商回流帶動投資熱潮。

  業界人士則分析,台灣的水、電、土地、人力等五缺問題懸而未決,廠商與其寄望政府大幅鬆綁外勞政策,不如直接赴東南亞當地設廠,部分國家也沒有外匯管制。

  根據中華經濟研究院先前調查,因應貿易戰而打算轉移陣地的台商,傾向遷至東協國家的比率仍高於台灣;若不願意投資台灣,除了五缺問題,「市場規模」及「政策不確定性」才是讓廠商卻步的主要原因。

  中經院指出,全體製造業有61.6%受訪企業在中國設廠或營運據點,亦即所謂的台商。其中,因為美中貿易戰而改變投資、遷廠與服務據點,且評估回台投資設點的企業僅占台商比重12.3%,傾向遷廠至東協國家者則占18.5%,成為台商首選據點。

  與此同時,也有47.5%製造業廠商表明「不」評估新增產能、服務據點或資本投資於台灣,儘管政府致力解決五缺問題,但從廠商反映的意見來看,主要考量因素為「市場規模」、「政策不確定」及「土地廠房取得」,占比依序為59.2%、28.8%與25.6%,其餘包括供電、缺工或環評問題,占比均不到二成。

 

資料來源:2019-01-21 經濟日報

記者:林彥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