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儷容:陸金融開放 台資券商有優勢

  大陸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在博鰲亞洲論壇宣布12項金融開放具體措施,範圍跨及銀行、證券、保險,包括取消銀行外資持股比率限制,原先有20%之上限;放寬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貨公司及壽險公司外資持股比率到51%,原先各有49~50%等上限,而三年以後不再設限等。

 

  對台資金融業者而言,許多開放措施已在之前無緣的服貿協議中出現,如今雖仍需與其他外資同時適用,而減少了許多好康程度與力道,但仍是值得之前已然布局許久的業者加以把握推進,尤其是證券業者。此次開放證券業合資對象所在地,已無之前服貿協議仍存在且相當棘手的地域限制。

 

  對比之前惠台31項措施,雖只特惠台資業者與民眾,然金融部分範圍窄小;此次開放,全屬歐美國家相當在意之金融領域,且陸方特別強調准入前之國民待遇及負面清單管理,力道既大且廣。

 

  在國民待遇方面,包括:銀行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持股比率限制、外資保險經紀公司經營的範圍、不再對合資證券公司的業務範圍單獨設限,內外資皆一視同仁;不僅如此,尚大幅度的擴大外資銀行的業務範圍,至於幅度多大,是否拿掉外資銀行分行「可吸收中國境內公民每筆不少於100萬元人民幣的定期存款」限制,這影響外資銀行吸收銀彈力道、整體成本乃至於整體業務拓展能力,仍有待觀察。

 

  接著,必須提及對我業者影響最大之提高外資持股證券及人身險公司比率。在證券部分,相對於銀行及保險最早登陸,卻迄今幾無進展,最大問題在於業者無法找到合宜的合資對象。

 

  事實上,我國證券業的對外發展,相較銀行及保險業積極布局海外市場,其海外分支機構多數集中在香港及中國大陸。儘管主管機關近年來提出朝向亞洲區域證券商的發展目標,但台灣證券業者規模小,轉投資受限於證券商管理規則的淨值40%上限規定,海外市場布局難度高,無法多點進攻,故亞洲布局首選仍是大陸。

 

  可是在大陸,一直受到陸方對合資證券公司境內股東至少有一家證券公司的要求,而因陸資證券公司一旦與外資合資,業務立馬受限,致我業者多年來無法尋獲合宜結婚對象。這其實是陸方保護其國內業者的手段。雖說此次開放已然拿掉上述要求,惟仍有持股上限,並非業者之最愛,業者最愛獨資,但已然是無魚蝦也好了。

 

  不論如何,雖說大陸此次大手筆開放多項國民待遇給予外資金融機構,但在與當地金融機構的競爭關係中,一般而言,當地投資人的首選還是當地的金融機構,因此本國金融機構如何克服這先天上的門檻,以台灣人最為人稱道的親切、細膩等服務精神,取得當地投資人的認同,將是一大挑戰。另外,國際金融機構挾帶高知名度與純熟的業務能力,提供當地企業或投資人完整的投資金融服務,也較容易取得當地投資人的認同,這也是國內金融機構在大陸發展的強大競爭對手。

 

  不過,大陸有些證券業者曾不避諱地直言,其本身國際經驗有限,再加上與台資業者在語言及文化上皆較與外資契合,故相當樂意借助台資券商之海外經驗,偕手合作拓展對外業務。

 

  若果如此,則我業者仍存有若干優勢;後勢如何,就端看個別業者如何發揮二、三十年來蹲點神州而儲備之功力,各顯神通了。

 

作者: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王儷容

資料來源:2018-04-13 00:57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