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淳:透過外在壓力推動國內改革


  中華經濟研究院WTO中心副執行長李淳認為,簽訂自由貿易協定( FTA)就如同當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一樣,是讓台灣轉骨的機會,看看韓國能脫胎換骨,就是因為經歷了和歐美國家簽訂FTA,承諾改革開放,不但本身經濟實力更雄厚,也吸引更多外來投資。同樣地,台灣需要藉由服務貿易自由化,推動我們改革且避免近年來外資對台灣過門不入的狀況。 李淳表示,簽訂自由化協定有三層意義,一、在貨品面可維護既有戰果,抵銷競爭劣勢。二、在服務面透過開放來吸引外資投資。三、藉由被要求開放的壓力,透過外國人的手來推動國內改革。


  李淳認為,影響最深遠的是透過外國人的手推動改革。因為簽訂FTA伴隨的會被要求很多開放,法規必須更透明且與國際接軌。雖然這些改革,不論是否簽訂FTA都可以進行,但台灣本身缺乏靠自己力量改革的動力,往往需要人家半強迫的告訴我們,也就是透過外在壓力敦促我們去改革。


  最明顯的例子是,上一次台灣經濟體制大改革在2000年,為了加入WTO, 必須要電信自由化和廢除公賣制度,這些以前被認為會動搖國本的事,但後來都做到了。同樣地,韓國所以會脫胎換骨,也是因為1997年金融風暴,韓國向國際貨幣基金IMF貸款,承諾必須改革,又加上後來與歐盟和美國的FTA,再一次被要求改革開放。


  李淳表示,從服務貿易的角度看,大部分受惠國家都是開放的國家,因為服務貿易最重要的是提供投資,服務業必須設立據點,派駐高階經理人,才有辦法提供服務,因此大自保險公司,小到連鎖餐飲,要進入這個國家,都必須有資金投入,雇用當地員工。以韓國為例,韓國這兩年簽訂的FTA都進一步開放服務業,因此歐盟對韓國投資在協定生效一年內增加60%,其中又以銀行、保險,批發零售等服務業居多,進而提供當地就業機會。


  李淳說,服務貿易協議是台灣整體對外經貿布局的一部分,也影響後續其他FTA的洽簽。這兩年外資過門不入,離開的速度比來的速度快,甚至有外資開玩笑,來到台灣後會走不了,新的外資也不願意來。服務業自由化會被要求建立更透明化且與國際接軌的法規制度,建立更友善的經營環境,外資在進行投資風險評估時,以往這些被認為不利的因素減少了,就可避免外資過門不入的情形。


資料來源:2013-10-07/聯合晚報/A5版/焦點

記者:仝澤蓉